Ver1.0
第一章 产品介绍 1.1 工作原理 质量流量控制器(Mass Flow Controller缩写为MFC)用于对气体的质量流量进行精密测量和控制。流量传感器采用毛细管传热温差量热法原理测量气体的质量流量(无需温度压力补偿)。将传感器加热电桥测得的流量信号送入放大器放大,放大后的流量检测电压与设定电压进行比较,再将差值信号放大后去控制调节阀门,闭环控制流过通道的流量使之与设定的流量相等。分流器决定主通道的流量。 1.2 产品特点 l 精度高 l 重复性好 l 响应速度快 l 软启动 l 稳定可靠 l 工作压力范围宽(可以在高压或真空条件下工作) l 其操作使用方便,可任意位置安装 l 便于与计算机连接实现自动控制 1.3 产品用途 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工业、特种材料学科、化学工业、石油工业、医药、环保和真空等多种领域的科研和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。其典型的应用场合包括:电子工艺设备,如扩散、氧化、外延、CVD、等离子刻蚀、溅射、离子注入;以及镀膜设备、光纤熔炼、微反应装置、混气配气系统、毛细管测量、气相色谱仪及其它分析仪器。 第二章 产品参数 2.1 技术指标 项目 | 参数 | 流量规格 | ( 0~50) SCCM(可定制) ( 0~1,4,15,50,200) SLM(可定制) | 流量控制范围 | 2~100% of F.S | 准确度 | ±1.5%F.S | 线性 | ±1%F.S | 重复精度 | ±0.2%F.S | 响应时间 | ≤10sec | 工作压差范围 | (0.1~0.5)MPa | 工作环境温度 | 5℃~45℃ | 工作电压 | DC 12V-24V |
注: 质量流量控制器出厂通常用氮气(N2)标定 质量流量的单位规定为SCCM(标准毫升/分) SLM(标准升/分) 标准状态规定为:温度——273.15K(0℃) 气压——101325Pa(760mm Hg) F.S.(Full Scale): 满量程值 2.2 产品外观
图2.1产品外观图 2.3 产品尺寸
图2.2产品尺寸图 第三章 产品操作 连接电源,产品界面显示界面1,按k1,即可切换界面 界面1:工况流量 目前的实时流量
界面2:流量值设定
按下K2数值增加 按下K3数值减少 按下K4确定设置的流量值 按下K5改变数值倍数(1/10/100) 界面3:累计流量
按下K4控制功能 打开:打开电磁阀 关闭:关闭电磁阀 控制:按照设定流量值出气 按下K5长按开始累加/消除累加 界面4:量程设置
第四章 注意事项 4.1 禁用流量介质 使用气体必须净化,切忌粉尘、液体和油污。必要时,须在气路中加装过滤器等。如果流量计出口接有液体源瓶, 应在流量计出口加装单向阀, 防止液体回流损坏流量计。 4.2 使用腐蚀性气体问题 在用户系统无水汽、低泄漏、勤清洗、使用得当的条件下, 可以用于控制一般的腐蚀性气体。使用氨气的用户应在定货时声明。不能用于有机溶剂蒸汽(如丙酮等)和 BCl3、BBr3 等强腐蚀性气体。阀口的密封材料通常为氟橡胶或耐氨橡胶,也可以选用聚四氟乙烯;当选用四氟乙烯时,阀口容易出现漏气,阀口密封的漏气率小于满量程流量的2%;对于使用特殊腐蚀性气体,所有密封材料都要作相应改变。 注: 对于使用腐蚀性或有毒、易燃气体的产品,通气使用前应严格保证并检验安装和联接的气密性;如需从系统上卸下,应在断开气路前,使用干燥的对人体无害的常规气体(如氮气、空气)或惰性气体对产品进行彻底的清洗。如没有清洗,可能会引起火灾、爆炸、中毒等意外事故,将导致人员伤亡。 4.3 阀口密封问题 质量流量控制器的电磁阀是调节阀,不是截止阀,不能当截止阀使用,用户应另配截止阀。特别是用户如果使用腐蚀性气体,通常应该在质量流量控制器进出气口各加一个截止阀,以保证工作安全。长期工作后,如果控制器阀口的漏气率在2%F.S以内,是属于正常情况。如果漏气大于满量程的2%,则应进行维修。 4.4安装位置注意问题 本流量计安装时最好保持安装面水平。用户订货时应注明实际安装位置,我公司根据用户的安装位置进行标定后出厂。如果用户的实际安装位置与产品出厂时的标定位置不一致时,产品可能出现零点偏移,此时可调整零点后再工作。 4.5 注意工作压差 对于质量流量控制器要特别注意工作介质的气压,应注意使控制器进出气口两端的工作压差保持在指标范围之内。特别是在高压下工作时,气压差过大,流量将无法关闭或调小。在使用大流量的质量流量控制器时,要注意适当加粗管道和减小气源内阻,若工作压差小于要求值,有可能流量达不到满量程值。 4.6 标定和不同气体的换算 本流量计出厂通常用氮气(N2)标定。如果要求用使用气体标定, 需要在订货时与销售人员特别申明。 用氮气标定的流量计用户使用其它气体时, 可以通过附录的转换系数进行换算, 算出被使用气体的流量。将质量流量控制器显示出的流量读数,与某使用气体的转换系数相乘,即得该被测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质量流量。 例如:一个出厂标定为100 SCCM(N2) 的 MFC,通甲烷气体时显示的流量为 86 SCCM,从附录查得甲烷的转换系数为 0.719,则甲烷的实际流量为 86×0.719 即 61.8 SCCM。 如果用户使用混合气体,可以通过附录介绍的方法, 计算出混合气体的转换系数。 第五章 故障判断和处理 故障现象 | 故障可能原因 | 处理方法 | 开机后,无气流通过 | a. 气源未开,气路不通 | 接通气源,开通气路 | b. 阀控开关关闭 | 将阀开关置于“阀控”位或“清洗”位 | c. 无设定信号 | 检查设定电位器和“内外”设定开关的状态等 | d. 过滤器堵塞 | *更换过滤器 | e. 调节阀故障 | 检查阀线包是否断,*清洗调节阀 | f. 电路故障 | *维修电路 | 开机不通气的情况下,流量监测不正常 | 1. 零点偏差 | 调整调零电位器 | 2. 电源故障 | *检查电源 | 3. 传感器故障 | *更换传感器 | 4. 运算放大器或其他电路故障 | *更换运放,维修电路 | 在阀门关闭的情况下,仍有较大流量通过 | a. 入口气压过高,进出气口之间的压差超过额定值 | 适当降低输入气压,减小气压差 | b. 阀门污染 | *清洗阀门,更换密封件 | c. 调节阀故障 | *重新调整调节阀 | 流量显示不能达到满量程值 | 1. 气压降低于额定值 | 提高入口气压 | 2. 通道堵塞 | *清洗MFC通道 | 3. 设定电压过低 | *检查设定电压 | 4. 其他电路故障 | *维修电路 | 气流控制不稳定,有较大波动 | a. 气源压强太低或不稳 | 提高气源气压,稳定气源压强 | b. 气源内阻过大 | 降低气源内阻 | c. 电路或调节阀故障 | *维修调整 | 使用高频源时流量控制器受干扰 | 1. 供电系统的地线和零线连接或机壳接地有问题 | 检查接地系统, 注意一点接地 | 2. 信号参考端连接问题 | 检查信号连接线 | 3. 空间干扰 | 适当屏蔽,远离干扰源, 选用屏蔽线 | 实际流量与显示流量不一致 | a. 显示器量程或单位与控制器不匹配 | *重调显示器 | b. 控制器通道被污染,引起流量精度发生偏差 | *对控制器进行清洗标定 | c. 流量计零点有较大漂移, 不稳定 | *更换传感器, 维修电路 | 设定为零时仍有流量流过 | 1. 调节阀漏气 | 维修调节阀 | 2. 流量计零点偏负 | *将流量计零点调为零或偏正 | 通道有很大气流流过, 而输出无流量显示 | a. 传感器堵塞 | *维修更换传感器 气源有粉尘, 应在通道前加装过滤器。若使用硅烷等特殊气体,应注意管路的密封性和气源干燥 | b. 电路故障 | *维修电路 | 不通气时, 发现零点不稳, 或零点长时间慢漂移 | 1.传感器故障 | *更换传感器 |
注: 标*号的项目必须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修理。 第六章 附录 6.1气体质量流量转换系数 气体 | 比热(卡/克℃) | 密度(克/升 0℃) | 转换系数 | GeH4 锗烷 | 0.1405 | 3.4180 | 0.569 | H2 氢气 | 3.4224 | 0.0899 | 1.010 | HBr 溴化氢 | 0.0861 | 3.6100 | 1.000 | HCl 氯化氢 | 0.1911 | 1.6270 | 1.000 | HF 氟化氢 | 0.3482 | 0.8930 | 1.000 | HI 碘化氢 | 0.0545 | 5.7070 | 0.999 | H2S 硫化氢 | 0.2278 | 1.5200 | 0.844 | He 氦气 | 1.2418 | 0.1786 | 1.415 | Kr 氪气 | 0.0593 | 3.7390 | 1.415 | N2氮气 | 0.2486 | 1.2500 | 1.000 | Ne 氖气 | 0.2464 | 0.9000 | 1.415 | NH3 氨气 | 0.5005 | 0.7600 | 0.719 | NO 一氧化氮 | 0.2378 | 1.3390 | 0.976 | NO2 二氧化氮 | 0.1923 | 2.0520 | 0.741 | N2O 一氧化二氮 | 0.2098 | 1.9640 | 0.709 | O2 氧气 | 0.2196 | 1.4270 | 0.992 | PCl3 三氯化磷 | 0.1247 | 6.1270 | 0.358 | PH3 磷烷 | 0.2610 | 1.5170 | 0.691 | PF5 五氟化磷 | 0.1611 | 5.6200 | 0.302 | POCl3 三氯氧磷 | 0.1324 | 6.8450 | 0.302 | SiCl4 四氯化硅 | 0.1270 | 7.5847 | 0.284 | SiF4 四氟化硅 | 0.1692 | 4.6430 | 0.348 | SiH4 硅烷 | 0.3189 | 1.4330 | 0.599 | SiH2Cl2 二氯氢硅 | 0.1472 | 4.5060 | 0.412 | SiHCl3 三氯氢硅 | 0.1332 | 6.0430 | 0.340 | SF6 六氟化硫 | 0.1588 | 6.5160 | 0.264 | SO2 二氧化硫 | 0.1489 | 2.8580 | 0.687 | TiCl4 四氯化钛 | 0.1572 | 8.4650 | 0.206 | WF6 六氟化钨 | 0.0956 | 13.2900 | 0.215 | Xe 氙气 | 0.0379 | 5.8580 | 1.415 | Air 空气 | 0.2400 | 1.2930 | 1.006 | Ar 氩气 | 0.1250 | 1.7837 | 1.415 | AsH3 砷烷 | 0.1168 | 3.4780 | 0.673 | BBr3 三溴化硼 | 0.0647 | 11.1800 | 0.378 | BCl3 三氯化硼 | 0.1217 | 5.2270 | 0.430 | BF3 三氟化硼 | 0.1779 | 3.0250 | 0.508 | B2H6 硼烷 | 0.5020 | 1.2350 | 0.441 | CCl4 四氯化碳 | 0.1297 | 6.8600 | 0.307 | CF4 四氟化碳 | 0.1659 | 3.9636 | 0.420 | CH4 甲烷 | 0.5318 | 0.7150 | 0.719 | C2H2 乙炔 | 0.4049 | 1.1620 | 0.581 | C2H4 乙烯 | 0.3658 | 1.2510 | 0.598 | C2H6 乙烷 | 0.4241 | 1.3420 | 0.481 | C3H4 丙炔 | 0.3633 | 1.7870 | 0.421 | C3H6 丙烯 | 0.3659 | 1.8770 | 0.398 | C3H8 丙烷 | 0.3990 | 1.9670 | 0.348 | C4H6 丁炔 | 0.3515 | 2.4130 | 0.322 | C4H8 丁烯 | 0.3723 | 2.5030 | 0.294 | C4H10 丁烷 | 0.4130 | 2.5930 | 0.255 | C5H12 戊烷 | 0.3916 | 3.2190 | 0.217 | CH3OH 甲醇 | 0.3277 | 1.4300 | 0.584 | C2H6O 乙醇 | 0.3398 | 2.0550 | 0.392 | C2H3Cl3 三氯乙烷 | 0.1654 | 5.9500 | 0.278 | CO 一氧化碳 | 0.2488 | 1.2500 | 1.000 | CO2 二氧化碳 | 0.2017 | 1.9640 | 0.737 | C2N2 氰气 | 0.2608 | 2.3220 | 0.452 | Cl2 氯气 | 0.1145 | 3.1630 | 0.858 | D2 氘气 | 1.7325 | 0.1798 | 0.998 | F2 氟气 | 0.1970 | 1.6950 | 0.931 | GeCl4 四氯化锗 | 0.1072 | 9.5650 | 0.267 |
6.2 转换系数使用说明 质量流量控制器出厂时一般用N2 标定,实际使用中如果是其它气体,必要时可进行读数修正,方法是以流量显示仪显示的流量乘以流量转换系数。如是单组份气体,其转换系数可在我厂产品技术说明书中查得;如是多组份气体(假定由 n 种气体组成),请按下列公式计算其转换系数 C: 基本公式:C=0.3106 N /ρ(Cp) 其中: ρ——为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 CP——为气体的定压比热 N ——为气体分子构成系数(与该气体分子构成的组份有关, 见下表) 气体分子构成系数表: 气体分子构成 | 举例 | N取值 | 单原子分子 | ArHe | 1.01 | 双原子分子 | CON2 | 1.00 | 三原子分子 | CO2NO2 | 0.94 | 多原子分子 | NH3C4H8 | 0.88 |
对于混合气体:N =N1(ω1/ωT )+N2(ω2/ωT ) + ···+ Nn(ωn/ωT ) 导出公式:
其中: ω1 …ωn ——为相应气体的流量 ωT ——为混合气体的流量 ρ1…ρn ——为相应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 (数值见气体转换系数表) CP1…CPn ——为相应气体的定压比热 (数值见气体转换系数表) N1 … Nn ——为相应气体的分子构成系数, 取值见气体分子构成系数表 标准状态:压力—101325Pa (760 mm Hg),温度—273.15K (0℃)。 |